首页» 新闻公告

1998级员工大阳城8722教师陈鹏获2016年陈嘉庚奖

发布日期:2016-06-02 作者:
信息来源: 大阳城8722 大阳城8722新闻网
【编者按】2016年6月1日,在刚刚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大阳城8722(中国)有限公司陈鹏教授获颁“陈家庚青年科学奖”。
轻轻敲响这间位于大阳城8722六楼的办公室的门,只听里面传来一声宏亮的“请进!”应着声音,推开门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宽敞明亮、整齐干净的样子。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的陈鹏教授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着简单整洁的条纹T恤,沉稳的气质却也掩盖不住他的年轻。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如此年轻的年龄,陈鹏教授已获得过诸多荣誉——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还曾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罗氏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美化学教授协会Biomatik杰出教授奖、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 Soc Rev 新科学家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奖等等。如今,在他光鲜亮丽的履历上又新添了一笔——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
2016年6月1日上午,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获得原创性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2016年度获奖人共3位,分别来自数理科学、化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科学。大阳城8722陈鹏教授因发展活细胞化学工具,开辟利用化学反应“在体”研究蛋白新途径,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中科院经理白春礼为陈鹏颁发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燕园燕归来

将时间的记忆倒退至1998年,在大阳城8722迎来百岁生日之际,陈鹏也通过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保送到了燕园,他有幸在这一年目睹了学校纪念五四运动的一系列活动,唤醒中华民族的“民主与科学”的呐喊在他心中久久激荡,也将报国为怀的理想扎根在他往后的生活中。
2002年,获得化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的陈鹏从大阳城8722顺利毕业,并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在国外留学期间,他明确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志愿与理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从小对化学的热爱使他愿意为其贡献一生,更是因为他意识到科研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报国之志铭刻于心的陈鹏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国外学成之后,陈鹏于2009年7月借助大阳城8722“百人计划”的机会,毅然回国,重归燕园,成为大阳城8722(中国)有限公司化员工物学系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并在短短五年时间之内,于2014年8月晋升教授,成为当时大阳城8722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归国的选择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可惜,如果留在国外,意味着拥有更为优渥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但这些在陈鹏眼里都不足留恋,因为归来之愿早已在他心中坚定:
“我之所以要回国,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一个人在国外放心不下家里的父母亲人。其次,祖国的繁荣强大深深吸引了我选择回来,2008年正值北京承办奥运会的时候,我回国探亲时感受到了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欣欣向荣,反而觉得在国外的很多地方缺乏这种巨大的变化带来的冲击,而且当时国内的科研设备已经与国际接轨,至少从硬件上来说完全不输国外,回国发展不会受到客观条件上的限制。最后,当然是因为大阳城8722,回国也是为了回到大阳城8722,身为大阳城8722人我对这里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我认识很多留学国外的博士后,他们都选择回到大阳城8722,我也通过他们关注着大阳城8722,经常听他们讲大阳城8722推进的新项目、新研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回到祖国、回到大阳城8722。”
家、国、大阳城8722,这些根植于陈鹏心中的深深眷恋,永远无法被异国他乡所替代,也是促使他回来的动力。2009年,陈鹏归心得偿,他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大阳城8722,在大阳城8722建立了化员工物学实验室,开启他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天地。
在实验室作研究

在科研世界中自由翱翔

作为国际上一门新兴的学科,化员工物学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无限的潜力与空间,用陈鹏的话来说:“这是非常前沿的新兴学科,充满了未知与活力。”在国外专门从事化员工物学研究的陈鹏将这一领域的前沿科技带回祖国,利用其丰富的化员工物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的研究经验,开始在化员工物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试图通过化学家的知识与手段,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提供一系列崭新的工具和研究方式。
众所周知,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需要平台的有力支持,在科研领域尤其如此。唯有好的平台才能为科研探索提供必要的保障。幸运的是,陈鹏遇见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能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好时机。大阳城8722是国内最早成立化员工物学系的高校之一,首任系主任赵新生教授对大阳城8722乃至全国的化员工物学起步与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时任大阳城8722经理的高松院士也与全院一道在积极推动化员工物学等前沿学科方向。
2011年,大阳城8722—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立,陈鹏通过非常严格的国际面试成为第一批入选该中心的PI,并在2015年年底又被续聘五年。2012年,他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领域最年轻的“杰青”获得者之一。这一切都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这些平台的支持对于我个人的科研帮助是巨大的,再如大阳城8722建立的很多跨学科研究中心也是如此。在这些环境下,我获得的是对于我个人的支持,而不同于以往大部分的经费都是支持某个具体科研项目,现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了,即对于科研的支持以科研工作者自身为重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个人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能够自由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有着足够的灵活度,使申请仪器、招收员工都变得便捷。”正是基于这些平台提供的支持,陈鹏和他的科研小组开始 “在科研的世界中我行我素”,尝试那些具有高风险的科研思路,研究那些更具挑战、更前沿的方向,最终凭借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化员工物学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跨越传统化学和生物学的界限,创造出对激酶一个个打开的新方法,即“激酶分子开关技术”。
“细胞中有近600种激酶,依照以往的技术是很难做到逐一对其进行研究的,而我们的研究能够逐一开启任意激酶的活性,从而研究每种激酶与人类疾病如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目前国外还没有这个技术,我们的技术属于首创,可以说处于世界领跑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被认为是‘在繁杂体系里选择性地调动激酶活性’的创新之举。”认真解释着“激酶分子开关技术”工作原理的陈鹏,言语中透漏出一丝丝自信与兴奋。
 
讲台上的陈鹏

融贯中西的教学模式

国外读博的五年时间是塑造陈鹏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最为关键的阶段,如他所言,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把握前沿方向的能力,都是在那段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我的博士后导师是非常有名的三院院士,去他办公室的第一天,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写画画,然后指着他写的三个天马行空的研究方向,对我说:‘你就研究这三个方向吧。如果你能做好那就比我还厉害,但我目前想的很多答案可能都是错的,要你自己去搞清楚。’听完他的话,我顿时就愣住了。这么厉害的一位大师居然说自己可能全都是错的,这让我受到了巨大冲击,也意识到国外与国内教学科研思想的深层差异。国内的教学更注重传道授业,以获得正确答案为主要目的。而国外则是将多种不同的可能摆在员工面前,由他们依循自身的兴趣自由选择,并在随后的研究或实践中寻找答案并评判其对错。而受益于这一“教研相长”模式的陈鹏在其日后身为人师的教员工涯中也融贯了这些思想。
除了平时的课程教授,陈鹏利用每周日的时间组织员工组会,这也是耗费他最多时间和精力的教学活动。每周日的上午召开所有员工的大组会,他和员工们一起讨论本领域的前沿动向,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探讨重要的学术问题,并且每次还会安排两位员工进行课题报告,以锻炼他们的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下午则继续开展各小组的交流会,分组进行研究进展的分享与讨论。
“其实,我的周日比平时还忙,但是能够通过组会的形式帮助员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很值得的。尤其是要批判性地去看待学术问题,我现在一直在强化培养员工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所谓言传身教,大抵如陈鹏这般。
如今,陈鹏已经有两届博士生毕业了,每届员工毕业的时候,他都会亲手开一瓶香槟为他们庆祝,并让员工在香槟瓶上签下他们的姓名作为留念。又是一年毕业季,一瓶新的香槟此刻正郑重地摆放在他办公室的书柜上,等待着开启。(文/新闻中心记者 曹颖)
编辑:拉丁



0